设为首页 | | 我要方案
 
 
您的位置: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企业简介
技术优势
海洋舰队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付款方式
新闻动态
快速链接
新闻动态
美国互联网公司为何折戟中国

美国时间10月3日,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在LinkedIn上贴出一篇短文,分析美国互联网公司纷纷折戟中国的原因。

这是李开复这两天来在LinkedIn上贴出的第三篇博客。另外两篇是《中国用户比你所想象的更像你》、《为什么说微博技术会改变中国》。

李开复非常敏感。LinkedIn在10月2日推出新一轮改版,允许用户可以关注别人(此前只有用户间双向联结);允许用户撰写长篇的原创文章,可以在文章中插入视频、照片甚至播放幻灯片,这些原创文章将会被已经关注自己的用户们看到。这样的改动,对推动LinkedIn社区的媒体化、推动意见领袖在这个社区里的凸显有极大帮助。LinkedIn是美国职业人士必上的网站,李开复自然乐意率先借助LinkedIn的改版,通过英文写作向美国方面传达他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加强自身作为中美桥梁的角色与作用——他在这方面显然有着绝大多数人不可及的优势。

比如这篇分析美国互联网公司干不过中国地头蛇的内容,肯定部分来源于他早年在微软、谷歌任职期间的心得……

以下为李开复分析美国互联网公司为何失意中国的全文,翻译:

几乎无一例外,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全部铩羽而归。如下的图表列出了在中国市场惨败的美国公司,此外还有三大赢家:阿里巴巴、百度和腾讯,目前市场现状就是如此(三大公司市值一共达到了1500亿美元)。

李开复:美国互联网公司为何折戟中国?

许多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美国公司不会应对中国政府的监管或迎合偏好,这样说并不全面,这些美国公司自身也有一些原因:

一、目光短浅。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要有耐心。美国公司在全球的业务通常以盈利为优先考虑,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所有地区缩减业务规模。但是这些举措被证明无一不是丢西瓜捡芝麻。在短期内是节省了一些钱,但是把市场份额拱手让给竞争者。例子:美国在线曾两次进入中国市场,均因自身财务问题而退出,但是中国市场此时却在蓬勃发展。

二、本地团队没有被赋权。中国市场竞争惨烈,竞争对手个个强悍。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脱颖而出,美国公司必须充分授权本土团队,形成一支反应快、自发性强、熟谙游戏规则、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的团队。但是,因为一些耸人听闻的故事和固有的忧虑,美国公司总部不仅拒绝给予分公司自主权,同时还要施行额外的流程审核制度。例子:谷歌要求,在涉及政策、产品、数据中心、用户界面甚至Google首页图片标识这些问题的时候,全都需要总部批准,更别提雇佣员工了。

三、缓慢的全球流程。中国市场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特例被对待,但是美国公司更多时候希望保持全球统一的运作模式。这种决策可以让企业全球平台整齐划一,但是却会损失当地的市场份额。例子:eBay收购了市场领头羊易趣(Eachnet),然后撤销了该公司的平台,重用eBay由美国服务器托管的网站平台,造成灾难性后果。另外一个例子是eBay的信用模式靠的是商家的名声,但是在中国这远远不够,而支付宝提供的第三方支付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举赢得市场。

四、文化差异。美国公司喜欢雇佣常青藤的MBA或者斯坦佛的PhD,他们有几年的工作经验,讲流利的英语,使用美式的肢体语言。但是这些“海龟”可能无法在中国互联网市场每天的激烈拼争中完全发挥自己的能力。例子:雅虎中国曾有一位总经理在公司内部被认为是与该职位不符的,但是当此人离职之后却在六年内创建了一家价值超过30亿美元的公司。

那么美国公司是否还有机会呢?虽然并不是太容易,但是还是有可能的。首先,如上所提及的问题应该被当作教科书来认真研究对待。第二,当中国公司在消费/移动软件市场发展良好的时候,我认为在大数据、云计算和企业软件这些业务领域,美国公司依旧占有优势……在目前来讲是这样。

PS:李开复在该博文评论处又补充道:

“如果美国公司有这些问题,为什么他们会在其他国家成功呢?”回答:这些国家中的大部分都不具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有野心有能力的企业家,所以美国公司(在这些国家中)可以侥幸得益于全球统一、但并非最适合当地的运作流程。

日期:2012/10/8 9:44:45 阅读:5639次
 
新闻
粤ICP备12047165号-2